No.1学校有时比能力更要紧
在金融范围就业,学校的原因有时甚至大于能力的原因。一方面金融硕士与本科不同,在学习中除去常识更要紧的是理念––讲课内容每个学校都相差不多,但名校的优良教师资源可以带来更新的资讯和更前沿的理念信息。其次,金融行业很讲究圈子文化,一所大学或在某个地域呈主导,或在某个范围占优势,对学生的就业影响深远。
假如立志于学术研究,那样必须要瞄准清北复交等名校的硕博连读项目并且有机会必须要出国学习几年假如单想拿它作为自己将来就业的敲门砖,那样就必须要先考虑将来就业的地域和自己的实力再选相应的学校假如自己实力足够,那样就瞄准北清复交上财央财等可以辐射全国的名校假如保险起见,就以就业目的地所在省市的“985”或“211”为目的范围。
No.2新方向随着着大实惠
每年名校的金融类硕士常常会有新的专业或方向开设––假如考试报名时眼光独到,有时能捡到大实惠。譬如,复旦经济学院的金融学硕士每年初试分数之高、复试刷人之狠可以用惨无人道来形容,但其管理学院也新设有金融工奥创士、财务管理硕士等,它们刚推出时录取分数之低、学生待遇之丰厚能叫你瞠目。
No.3名校各有独门利器
因为自己定位及历史缘由,不一样的高校所对应的就业路径各有不同。以北大四院和清华二院为例:假如倾心于学术,那样CCER是最佳选择假如想到外资工作,光华或清华经管会更有优势五道口则在国企、一行三会上面校友实力雄厚,虽然在投行、商行、基金上也有非常强的人脉汇丰则在深圳如鱼得水。再如课程设置上,北大经院着重于经济理论的剖析、经济模型的研究,而光华则更看重商业研究道口偏宏观偏政策,经管偏微观偏应用等,不一而足。
No.4理工科其实更具优势
金融本质上是工科,经济学本质上是理科。由于在硕士及博士阶段,金融专业的学习会涉及很多的计量及数学推导。若是金融工程,几乎都是数理推导加金融建模加计算机编程。而立志于学术研究的话,没深厚的数理功底更是寸步难行:2013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中,彼得·汉森本科学的是数学,罗伯特·希勒本科学的则是物理。
其实各大券商最喜欢的也是拥有理工科背景的经管类硕士––本科是数学、统计、计算机、物理专业的机会更大,当然对于某些特定范围的行业研究员来讲,专业是不受限制的!以五道口为例,2013年保送的40人中,有一半专业与经济毫无关系。老师也常常提及,本科时学习数学、物理、计算机的在硕士阶段最有优势,由于其数学功底、计算机功底够强,而金融方面的常识弥补起来是非常快的。
No.5做好硕士阶段面对无穷无尽小组作业与上台展示的筹备
步入硕士阶段,金融专业课的学习将面临铺天盖地的小组合作。以笔者所在的学校为例,专业课中九成都有随机分组的小组作业及合作展示,这也是金融经济类硕士生阶段学习的特点。总之,偏重应用的金融,在硕士阶段对合作、上台展示等的需要会超乎你的想象––其实在将来金融行业的工作中也是这样。
No.6金融学考研不能不看的两本秘诀
金融联考虽然取消了,但当年名震江湖的“金融联考白皮书”余威仍在。在目前,这本书仍然可以看作金融考研人的“葵花宝典”。它涵盖了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学、投资学,唯一可惜的是因为历史的局限它没公司金融的内容。有它在手,足以应对不少学校的初试,特别是部分指定高鸿业版西方经济学、黄达版金融学、姜波克版国际金融学为参考书的高校。甚至在将来考试报名银监会公务员筹备专业课考试的时候,它依旧是获胜的利器。不过此书早已绝版,想买只能在网上淘了。另一本是《证券从业资格证考试系列教程–入门知识》,对于毫无金融基础的人,浏览完这本书,大体的金融常识基础构造就基本打造起来了,一般定义性的问题就再也难不住了。
No.7不要轻信论 坛帖子的困难程度排名
各大论 坛或机构发表或网友自编的金融考研困难程度排名曾火热一时,甚至不少同学拿它作为自己考试报名的指导。先不说榜单的主观性,就困难程度而言,每个学校其实也各有自己不一样的特点,非常难比较。比如,清华经管,其困难程度在于对数学的需要,初试要数一清华五道口,其困难程度则在于总分北大四院的困难程度则在于专业课复旦经院的初试分数高得吓人,管院分数虽低但全英面试会叫你感觉掉了一层皮上交高金对于出身的重视与全英的面试与讲课,若对英语没信心好舍弃……所以与其纠结于各校考研困难程度的排名,不如深入知道学校的培养方向是不是与自己对将来的规划相契合。
No.8“校友”是步入金融市场的最重要资源
因为中国的金融行业是在20多年中以爆发式进步所形成的,再加上中国自古很讲究同窗、同乡情谊,金融行业很讲究圈子的定义:在一个校友圈子内,他们会相互帮助、资源共享,也会积极地提携后生,所以校友资源的重要程度要远远高于两三年的课本所学。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觉得,考金融硕士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其校友资源。假如想在市场而非事业单位就业,无论你愿不想,和校友的交际是成长的必学课,由于你的实习甚至将来的工作靠的就是他们。曾有专题报道提到,中国的投资界渐渐形成了以北大、清华、人大、上交、复旦、五道口、央财、上财、西财、厦大、武大、北工商等为轴心的几大投资界圈子。事实上,它们也各自在不一样的范围占有优势,比如厦大在深圳权势雄厚,而期货范围北工商令众豪门低头,在基金范围北清复交五道口,在一行三会道口央财掷地有声,在上海上交复旦虎踞龙盘……
No.9不要只盯着经济管理学院
开设金融、经济专业的硕士绝不是只是经济或管理学院。比如,北京大学的软件与微电子学院里面也有独具特点的金融信息专业复旦大学习数学科学学院在数学范围久负盛名,但你可知其金融专业硕士项目也拓展得红红火火?此外,不少理工科大学的金融学进步也势头非常猛,比如北航的金融工程依托北航强大的工科实力,近期几年在不动声色中进步得很好。还有一些科研院所的经济金融实力也是少为人知的世外高人,如中科院研究生院、社科院研究生院、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等,与一些不太知名学校的特点专业,比如北京工商大学虽然学校并不出众,但其期货方向的实力则是傲视群雄。
另外,报的时候眼界必须要宽,由于在不少名校,经济学硕士与金融学硕士的就业水平是差不多的,有时去挤金融的独木桥,还不如挑个同校的经济学专业。
No.10金融读研&ne高薪
大家想起金融总是和投行“稳拿”联系起来,印象中投行总是“钱景”广阔。不过,真的能拿到传闻中高薪的大都是国际投行或咨询公司,但大券商的主要招聘对象是清北复交的硕士,上财、人大、央财、科大等名校也有一些面试机会,而且大券商还很重视本科背景,所以只是名牌学校的硕士还未必够。第二,投行也分研发岗与非研发岗,前者是其进步的核心动力,所以研发岗的薪水高,不过对于专业能力的需要更高,行研岗总是需要行动成本,投研岗总是需要CFA,保荐人有时甚至需要司考。而且干投行,身体非常重要––国内大券商一周工作80个小时是正常状态,碰到像农行上市等大单,连续几个月天天睡4个小时那简直太随便了––高薪可不是随随意便拿的!国内一线、二线的券商或基金公司可能求职没那样难,不过薪水也相应会低一些。
银行、保险、信托等也是主要的就业方向,不过相对投行其薪水要低一些:虽然年薪十多万正常,但想拿六七十万甚至更高除非位居行长。
也有不少金融硕士选择一行三会的公务员,这个职位相对以上要更稳当但薪水更低。
所以,虽然总体金融专业的硕士薪水要高中一年级些,但一方面没想象中的那样高,其次收入总与付出成正比,千万不要幻想拿个名校的硕士就手到钱来。
推荐阅读:考研专业课五轮复习法